關于分型方法,目前還沒有爭議。一般多采用20世紀80年代全國蛇傷經驗交流會議制定的“毒蛇咬傷病情分型標準”.按照蛇傷現狀將蛇傷病情分為輕型、中型、重型、危型共4種類型。主要是為了使蛇傷病人得到更合理及時的治療和正確的估計,以便掌握病情變化和制定更為合理的治療措施。
具體的分型原則是:凡被毒蛇咬傷后,僅有局部癥狀或一般的全身反應.尚未出現全身中毒的典型癥狀或體征者可定為輕型蛇傷;凡局部癥狀明顯,并出現全身中毒典型癥狀或體征者可作為中型蛇傷;凡局部癥狀明顯,并出現全身中毒嚴重的典型癥狀或體征者可作為重型;而有危險現象出現的,可作為危型。毒蛇咬傷病情分型標準見表25。 .
此外,要注意某些特殊情況。對于毒性猛烈但發病潛伏期較長的毒蛇(如銀環蛇、海蛇等)咬傷患者,當全身中毒癥狀尚未出現前就應視為中型或重型蛇傷,以免延誤治療。對眼鏡王蛇咬傷,因其排毒量大、毒性猛烈,并有發病急、病情發展快,來勢兇猛的特點,必須當機立斷,最低限度作為中型蛇傷來處理。總之,蛇傷分型是人為的,在臨床實踐中只能參考,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,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