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毒的質量,如果了解其制備的全過程,并觀察其色澤是否純正,質地是否松脆,或是顆粒的大小和形狀,內行人大致上可以作出質量優劣的初步判斷。但是,這絕不等于可以作為判定蛇毒內在質量的結論。
通常來說,判斷蛇毒質量需用5個指標。必要時,再加一個酶的指標。
(1)電泳。取得毒液進行干燥獲得的制品僅是一種粗蛇毒。由于蛇毒中所含的組分甚多,若行分離,可一一分為單一的成分,而各種蛇毒的成分是不同的。故將蛇毒置于聚丙烯酰胺凝膠上,由于其各組分的帶電情況不同,它們在電場中的泳動情況亦異,因而各種蛇毒就會顯示出自己特殊的區帶。據此,LD∞可判定其真偽,或有無混人別的蛇毒。
(2)生物毒力,即小白鼠半數致死量這一指標甚為重要,若證實確為某一蛇毒,則愈小表示此蛇毒質量愈佳。不過,一定要注意測定時用的注毒途徑,莫把不同注毒途徑測出的LD相互比較。各蛇毒皮下注射所得的,正常值見表16—3,若以靜脈或腹腔注射者,則其值應比這個小。
(3)蛋白質含量,以所含蛋白質的百分率表示,愈高愈佳。由于蛇毒中并不是全為蛋白質及多肽。因此,蛋白質含量最高者也只有90%左右。測定方法有多種。如果測定方法或技術有問題,則會出現接近甚至超過100%的錯誤結果。
(4)7乍溶性物質。這實際上是測定其溶解度。如以非溶性物質表示,則值越小越好,一般以0.5%為宜。同樣的值,若以可溶性物質表示,則為99.5%。
(5)含水量。蛇毒雖已經過干燥,但正常情況下仍含有一定量的水分,測定是將干蛇毒置于脫水環境放一定時間,據其失水情況得出含水量的百分率。若含水量高,不僅增其質量,產生蛇毒質量虛假數值,還容易引起蛇毒在存放過程中降低其內在質量。一般規定,含水量不宜高于5%,以1%一3%為佳。
(6)酶活力。酶是一些生物催化劑,在醫藥上和生物工程上應用或作為研究材料甚為有用。由于大多數酶較敏感,制備蛇毒的過程中很易喪失其活力。故有時要求測定蛇毒中含有的酶及其活力大小。鑒于酶的種類甚多,一般以單位質量的蛇毒中,某一酶具有的活力單位來表示。
衡量蛇毒質量的各個項目和指標,條文似乎各自獨立,實際上有其內在聯系,且相互關聯。例如,看報告單時,首先一項是看電泳確定它是否為該種蛇毒,這是最基本的。在這個前提下,若LD∞小,即毒力強,這當然反映該蛇毒質量好。而要LD∞小,一般總是以蛋白含量高、溶解性好、含水量低為綜合指標,否則,難以顯示其強的毒力。又若含水量高,蛇毒不僅顯示虛量大,且易導致蛇毒的變質,這一來,溶解度會差,IJ)卯會增大,蛋白濃度會降低,等等。又如,若蛇毒制備過程中草率從事,混入膿液、黏液、微生物、血液、泥沙等,外觀上即使未能明顯看出,但質量指標必然有所反映。
因此,要保證蛇毒的質量,從制備過程至儲存,均應注意。 |